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中医药院校
编号:13395721
我们走在大路上 ——浙江中医药大学砥砺奋进六十年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53期
    

    “求本远志”校训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里古有朱丹溪开宗立派,张山雷悬壶济世,今有历久弥新、中医药人才辈出的育人殿堂——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浙中医大”)。今年,她迎来了自己的60华诞。

    60年风雨兼程,矢志不渝的浙中医大人,脚踏实地、蹄疾步稳,用智慧与心血谱写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大变强的壮丽篇章。60年砥砺前行,几代浙中医大人铺就了一条镌刻着“求本远志”精神的“浙中医大之路”。

    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筑根基
, 百拇医药
    浙中医大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那时学校没有单独校舍,与浙江省卫生人员训练所合并在一起。1956年下半年,学校几经迁移后定址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校园占地120亩。1959年,浙江省委决定在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浙江中医学院。同年9月,招收首批中医本科生。

    1960年4月,由于浙江医学院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浙江中医学院被并入浙江医科大学,成为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1961年9月,建立中医门诊部,面向社会开展医疗服务工作。1963年11月,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与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合并,浙江中医学院从浙江医科大学独立出来。1970年7月,学院第二次被并入浙江医科大学。1974年9月,再次恢复独立设置浙江中医学院。期间又经历了十年“文革”,学校初步建立起来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停止招生长达7年之久,校园面积最少的时候只有38.8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给学校的改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1978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等院校。1980年,浙江省中医院划归浙江中医学院,从此学校有了第一所直属附属医院。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在浙江省属高校中率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 百拇医药
    学校几代人励精图治,薪火相传,不断孕育升华而形成了一种办学精神。1998年,学校正式将这种精神总结提炼为“求本远志”精神,并以其为校训。求本,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原意为治病应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并针对疾病内在本质治疗。引申为求实、求真、求是。远志,为中药名,意为当志存高远,寓锐意创新之义。求本远志精神具体体现为求实、求真、求是的学风,不畏难、不退缩、不浮躁的作风,艰苦奋斗、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

    “求本远志”精神在推动学校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不断走向兴盛的同时,也为历代浙中医大人所实践、传承、弘扬,为这一精神增添时代气息,赋予新内涵,注入新活力。

    解放思想 跨越发展谱新篇

    进入新世纪,学校紧抓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好机遇,围绕移址新建和更名大学两大任务,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 http://www.100md.com
    上世纪90年代,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街的老校已严重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1996年开始酝酿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移址新建。199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移址新建浙江中医学院的决策,并将此项目列为浙江省“九五”重点工程。当年6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将这一工程列为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全局的四项跨世纪工程的头号工程。

    新校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省教学科研用地区块内,占地面积286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1998年6月奠基动土,2000年1月竣工,3月初正式使用。移址建校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拓展了发展空间。学校通过“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置换、移址新建”模式成功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对浙江省乃至全国高教园区的建设起到了先导性、示范性作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还被评为“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来最解放思想的30件事”之一。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岚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张德江等领导来校视察,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 百拇医药     迁入新校后,在办学条件、规模、层次、质量明显上台阶的情况下,学校于2001年首次向上级提出升格更名为大学的请示。2006年2月教育部致函同意更名,4月得到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5月18日,学校隆重举行更名大学的揭牌庆典。

    2009年10月31日,学校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等发来贺信,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得到极大增强,社会影响力明显扩大。

    这一时期,学校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从学士到博士的多学科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校级—省部级—国家级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 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和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不断涌现。2003年,在浙江省属高校中率先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2007年设立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01年和2008年两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2007年,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成为浙江省属高校中首个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成为第一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7年,李大鹏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浙江省属高校首位自主培养的院士。2009年,何任教授当选首届“国医大师”。李大鹏院士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百拇医药
    这一时期,学校不断优化直属附属医院类型结构,形成了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专科医院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格局,拓展了中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骨干学科的临床依托基地。2001年附属第一医院兼并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建立下沙院区,在全国率先开启一院两区办院模式。2003年浙江省建工医院成建制划转成为浙江中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更名为“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2003年成立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针灸推拿医院,2004年获批为“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与原浙江省邮电职工医院合并重组,成立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同时启用 “浙江省中山医院”院名。

    改革奋进 对标追赶铸辉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新的使命担当。近十年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优势特色学科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 http://www.100md.com
    党委统领、党政同心谋发展 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统领学校全面发展。2010年、2016年先后召开两次党代会,为学校迈入新时代、跨上新征程定标导航,吹响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号角。先后科学制定实施“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更好对接高等教育“双一流”和健康中国战略,2018年研究制定《关于深化综合改革推进高水平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激励着全校各级干部同向同行、同舟共济、同心奋斗,使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跨越发展。

    全面从严、党建引领共奋进 学校党委坚持把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校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实施支部“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星级管理,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加强风险防控,持续正风肃纪,着力建设“清廉校园”。重视做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全校上下精神得到提振,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激发。
, http://www.100md.com
    深化改革、完善治理激活力 学校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2015年在浙江省属高校中率先颁布实施学校《章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开启了依章治校新时期。先后三次对校内机构设置进行优化调整,理顺机构职能;稳妥进行处级和科级干部调整与聘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深入推进以优化人财物配置改革为龙头的机制创新,建立和不断完善二级单位及各级各类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招引调配、晋升晋级、绩效分配等制度体系,顺利实施三轮岗位聘用,实质性推进医教结合机制改革,顺利完成中药饮片公司等校企改制,以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破除改革发展中的桎梏,推动学校改革再入历史新境。

    引育并举、五湖四海聚英才 学校坚持把人才强校作为基础性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校院两级人才工作责任制和人才引育、激励机制,加大投入,搭建平台,形成了聚才、容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海内外学科(学术)带头人引进计划”和“5151远志人才工程”,新增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引育并举汇聚了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国医名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持续推进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国际化工程”和“教师职业发展计划”,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比从19%提升至65%,教师赴海外留(访)学六个月及以上占比提升至31%。全校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产生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典型。学校成为省属高校首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http://www.100md.com
    以生为本、全心全力育新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了课程、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主动顺应社会新变化新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新开设医药类相关专业12个,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推进“何任班”“远志班”、临床医学专业平行设置、“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改革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持续推进“医教结合一体化”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了报道。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增长63%,其中博士生规模增长88%,硕士生规模增长63%。获得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平台、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和一批省教学成果奖。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医类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一批优秀学生获得了首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等各级各类竞赛奖励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对标追赶、聚力聚焦强学科 学校坚持以一流学科为标杆,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机制,形成了高峰带高原的学科生态体系。共获批各级各类重点(一流)学科建设项目86个,学科建设经费增长8.6倍。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新增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新建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打破行政壁垒和学科藩篱,采用“公共平台+校级科研机构+学科实验室”运行机制,建成启用设施先进、管理智能、资源共享的中医药科学院。建成一批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平台。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年度立项数从十年前的个位数增至近些年的近60项,承担了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
, http://www.100md.com
    医教协同、谋求医院新发展 学校主动适应新医改,统筹引领附属医院建设发展,三家附属医院均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医联体建设和“双下沉”工作成效显著,医院规模实现跨越,医疗服务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明显提升。附属一院全力争取并完成下沙院区资产的成建制划转以及邮政地块土地征地,5.5万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投入使用;与省民政厅签约合作共建浙江康复医院,攻坚布局建设富阳190余亩新主院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通过验收。附属二院住院大楼建成使用,完成门急诊楼改造,启动与拱墅区政府合作建设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新医院,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附属三院完成门诊楼等改造项目,与省残联共建浙江康复医疗中心。附属口腔医院建设扎实推进,新增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

    发挥优势、深化拓展促开放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深化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派出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援疆专业技术人员33人次,建立脑心同治研究院等校企联合科研平台20余个,继续(成人)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开放促发展、提声誉。在葡萄牙、南非举办中医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增国(境)外合作伙伴66家,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推进国际教育机制改革,具有国(境)外交流学习经历的学生较十年前增长50倍,在校国际学历生规模增长4倍。主动承接国家重大活动,2016年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相关服务保障工作,2017年成功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武术赛事。
, 百拇医药
    加强统筹、改善条件夯基础 学校积极争取资源,创造条件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校园生活设施,优化育人环境。固定资产增长267%,年度总收入增长20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长275%。智慧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入选首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建成一批PBL教室、智慧教室、标准考场,加入中国医学MOOCS联盟。启用富春校区图书馆,图书信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大幅提升。档案数字化工作走在省属高校前列。完成中医药博物馆迁建。医学实训楼(附属口腔医院、中医诊疗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体育场馆、餐饮中心、电力扩容等修缮项目及滨文校区用房布局调整,学生公寓标准化建设首批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学校获评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战略布局、攻坚克难谱新篇 学校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新步伐新要求,攻坚克难解决发展瓶颈问题,谋划校区拓展大计、谋求跨越发展。2010年启动滨江学院迁建工程(富春校区)项目,2015年9月占地500亩的新校区建成启用,形成了两校区办学新格局。2014年1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将杭州医学院老校区(滨江校区)置换给学校,2018年11月与杭州医学院签订校区移交协议,为布局三校区办学奠定基础。2017年8月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9月获批成为省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2019年4月与富阳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校本部拓展、附属医院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等规划布局。
, http://www.100md.com
    勇立潮头 争创一流再出发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成以中医中药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优势突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同时,大会提出了学校未来“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全国高校综合排名中提升30位以上,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部局共建高校;到2030年,建成以中医中药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优势突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到建校100周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随着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浙江省教育大会的先后召开以及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实施推进,学校党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深化综合改革推进高水平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任务策略,推进实施全面育人、学科攀升、人才强校、开放办学、资源优化、附属医院提升六大攻坚战略,为加快建设重点高校,推动优势特色学科提档升级,聚力高水平高质量跨越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明确了导航标和路径图。
, 百拇医药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四个服务” “四个回归”,紧紧抓住入选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部局共建的历史机遇,扎根中国、立足浙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建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特色优势,凝聚智慧力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和“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浙中医大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秉承“求本远志”校训,坚持“学生为本、学术至上”理念,倡导“求真、求实”校风,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精神,朝着既定的目标再出发。

    逐梦,浙中医大人戮力同心,正行进在大路上!, 百拇医药(陈烈荣 毛建雄 赵颖)